产业发展的现状
碳素资料的理化性能和机械性能在许多方面优于金属、无机非金属高分子资料,一、产业发展的现状&濒迟;碳素资料的理化性能和机械性能在许多方面优于金属、无机非金属高分子资料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。市碳素产物广泛应用于冶金、化工、机械、医疗、电子以及航空航天与核能等尖端科技领域,具有很好的发展态势。
市建立第一家碳素公司,一是规模凸显。上世纪八十年代末。现在全市已有碳素公司30家,主要分布在磊石、新塘、城郊、城关、长乐、黄柏、黄市、沙溪、弼时、汨罗镇、范家园等乡镇,能生产各种高、中、低档碳素制品,产物滞销全国各地,具有一定集群效应。
一批产物质量好、科技含量高的产物,二是品牌彰显。市碳素行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。倍受国际、国内市场的欢迎。石墨增碳剂是碳素产物之一,重要的增碳、耐温、脱氧、模具制造资料,广泛应用于冶金、化工、机械、医疗、电子以及航空航天与核能等尖端科技领域。但石墨增碳剂生产技术掌握在少数几个国家手中,国进口的石墨增碳剂价格达每吨8000元人民币。市振湘碳素厂通过自主创新,研制开发的石墨增碳剂产物质量好,科技含量高,填补了国内不能生产石墨增碳剂的空白,拥有完全知识产权,但价格每吨仅4000元左右,相当于进口产物的一半。现在该厂生产的石墨增碳剂不但能满足国内沙钢、武钢、宝钢等重点公司的需要,还远销日本、美国、印度、以色列等国家。此外,该厂自主研发的连续石墨化焦粒,获国家专利,并被纳入国家发改委节能减排备选项目。
开始步入良性自律发展轨道,叁是后劲充分。碳素行业已成立协会。加快规模化扩张。目前,由6个股东投资5000万元、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碳素资料项目正在原砂轮厂建设。第一期投资2000万元,建设石墨压型、焙烧、浸渍生产线;第二期投资3000万元,建设石墨化生产线,安排下岗职工50人。项目建成后,主要生产石墨电极、石墨方料和振动压型坩埚,年产量10000吨,年产值达3.5亿元,年上交国地两税2000万元,成为南方各省市最大的碳素生产基地。
石墨
产业提升面临的困难和问题
近年来,一是缺乏科学规划。碳素产业在市是一个朝阳产业。发展较快,但由于缺少产业发展规划,公司建设处于自发、盲目状态。突出表示为:产业布局比较分散,急促投产的小公司多,浪费资源大,难以充分发挥集群效应,形成整体竞争优势。
布局分散,二是缺乏行业管理。碳素公司厂家多。缺少行业自律,发展处于无序竞争状态,内耗严重。突出表示为:原材料推销互相抬价,产物销售互相压价,互相中伤,私下拆台,导致市场混乱难以根除,恶性竞争诱发“劣币驱逐良币”效应,影响优势公司发展,拖累整个行业提升。
市场竞争力弱,叁是缺乏科技含量。突出表示为两个方面:一方面是产物多为低、中档产物。许多质量差、附加值低的产物只能作为二次产物的原材料出卖;另一方面是公司研发能力弱,高科技、高附加产物的新品开发速度慢,整个行业除振湘碳素等少数公司外,很少具有核心技术。
但还没有形成再生资源行业“一会叁公司”类似的融资平台,四是缺乏资金支持。虽然成立了碳素产业行业协会。协会在融资方面的作用相当有限。银信部门对行业扶持力度很小,民间资本进入行业的渠道很不畅通,资金紧张成为制约整个产业壮大规模、跨越升级的最大瓶颈。